• 欢迎光临湛江市卫生防疫信息网

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06-09-26 字体

  一、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乙脑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

  二、乙脑的传染源是什么?

  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传染者是家畜、家禽。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三、 乙脑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乙脑?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五、乙脑的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六、感染乙脑后有哪些症状?

  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感染乙脑后患者症状较重不一,轻者仅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发病来势凶猛,很快进入极期,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为特征,重症者常伴中枢神经衰竭。病死率可达5%~15%。

  七、如何预防乙脑?

  1.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0岁以下儿童均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接种,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

  2.灭蚊防蚊: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不提倡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