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湛江市卫生防疫信息网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疾控动态 > 健康提示

病死率几乎为100%的狂犬病,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5-06-13 字体

近日,气温逐渐攀升,动物们开始躁动起来,攻击性增强,不少人相继“中招”,被猫犬咬、抓伤,狂犬病进入高发期。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温血动物均可感染狂犬病,并在动物之间通过受感染的分泌物,主要是由带毒唾液来传播,人主要是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通过咬伤、抓伤,舔舐伤口或粘膜而引起感染目前没有人传染人的病例出现

 图片17.png

狂犬病有什么表现? 

狂犬病潜伏期(多数为1~3个月)无任何症状,1周以内或1年以上发病者极少。发病时表现以恐水、恐风、恐声、怕光、吞咽困难、进行性瘫痪、狂躁等为主要特征,发病后到死亡的整个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最后往往死于咽肌痉挛导致的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一种病死率几乎为100%的急性传染病

什么动物有传播狂犬病毒风险?

在我国,95%的人狂犬病病例的传染源为,少量为猫,流浪的犬、猫或野生动物(蝙蝠、浣熊、臭鲉、狼、狐狸等)也可以传播。

根据目前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将致伤动物分成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

高风险动物:狗、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如狼、狐狸、獾等,以及蝙蝠。

低风险动物:牛、羊、马、猪等家畜,兔类(兔形目)和鼠类(啮齿目)。

无风险动物:非哺乳动物,如禽类、冷血动物、昆虫等。

狂犬病暴露是怎么分级的?应该如何处置?

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和处置方式分为三个级别:

 I级暴露: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立即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图片18.png

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组织污染或直接接触蝙蝠者,应立即处置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图片19.png

暴露后我们该怎么做?

立即挤压伤口排出污血,但切勿用嘴去吸伤口,后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完成后立即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医生会评估伤口并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我国批准上市的狂犬病疫苗分两种:

①:5 针法: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②:4 针法:第0天接种2剂,第7、21天各一剂。

最后提醒大家: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如被动物咬、抓伤后,应及时就医,应全程、足量、规范接种疫苗,切勿因伤口已愈合就自行中断免疫流程。

另外建议定期为自家宠物(尤其是狗和猫)接种狂犬病疫苗,确保它们免受感染。

我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如下:

135editor_06201817_6855354b547f9202506201817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