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我们身体中最“卷”的器官——工作学习时为我们收集海量信息,闲暇时又陪我们刷手机直至休息。
然而,我们的许多行为正在伤害眼睛,使自己从“眯眼仔”变成“近视预备队员”,从“熬夜冠军”变成“干眼受害者”。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行为会伤害眼睛吧!
你有没有发现,刷手机时时间过得飞快,可眼睛却越来越难受,又酸又胀还特别累?这是因为眼睛要看清手机屏幕,里面的睫状肌就得一直用力收缩。
时间一长,眼睛就会酸胀、看不清东西、流泪,头也可能跟着疼,近视度数也涨得更快。而且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还会变得又干又痒,感觉像被火烧、有东西扎着一样,特别不舒服。
正确做法:牢记“20-20-20”护眼法则,即面对电子屏幕或者近距离(眼前40厘米内)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距离,眺望至少20秒。
不少人睡前总习惯关灯看电视,或者躲在被窝里刷手机,觉得这样很放松。但其实,黑暗里眼睛要努力适应屏幕的亮光,睫状肌会特别容易累。而且手机、电视的光还会让身体分泌的助眠激素变少,不仅不容易睡着,睡着了也睡不踏实。
正确做法:避免关灯玩手机或看电视,尤其是睡前1小时;夜间工作或学习时,尽量使用4000K色温护眼灯,同时也要打开房间的照明灯。
坐车时玩手机、看书虽然能打发时间,但会让眼睛很 “受伤”。因为手机、书本跟着车子晃,路边景色也飞快往后跑,眼睛一会儿要看清近处,一会儿又得适应远处,睫状肌频繁调整,很快就会疲劳,还容易晕车。
正确做法:避免坐车时近距离用眼,可以改成听歌或闭目养神。
不管大人小孩,眼睛干痒时总爱揉一揉,刚揉完好像舒服了,可这其实在伤害眼睛。反复揉眼就像用手 “搓” 眼球,会刺激眼睛发炎,让干痒、发红的情况更严重。
而且手上有不少细菌、病毒,揉眼时这些脏东西容易跑到眼睛里,增加眼睛感染疾病的风险,引发结膜炎、麦粒肿,也就是大家说的 “红眼病”“针眼”。
正确做法:勤洗手、勤剪指甲,保证手部卫生;眼睛干痒时,可适当使用毛巾冷敷;及时就医,使用对症药物缓解症状。
宅家学习的学生注意了!经证实,户外光照下活动是能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最具性价比的办法,缺乏户外活动可能是过早近视的罪魁祸首哦。
正确做法:保证每天累计2小时的户外光照下活动;享受阳光的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眼睛是全身的“脆皮”器官,工作生活中不注意防护,后果会很严重。骑电动车时不规范佩戴头盔挡风罩、焊接或打球时不戴护目镜,导致飞来的沙子、钉子、羽毛球穿破眼球,引发眼外伤的案例可不少见。眼外伤是引起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
正确做法:高风险工作者务必做好眼部防护;进行对抗运动或存在风险的运动时,也要做好眼部防护。
眼部不适其实是眼睛给你的提醒。比如,小朋友看不清黑板,不一定就是近视,也可能是弱视或其他少见的儿童眼病;中年人出现短暂的眼部胀痛,不一定是视疲劳,也可能是青光眼;老人看东西时,视力变得模糊,不一定是白内障,还可能是黄斑变性等慢性眼病,不及时就诊会错失治疗时机。
正确做法:如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就诊,并定期接受专业眼科检查。
(来源:来源:健康中国公众号)